祝融号,中国行星探测的火种
发表时间:2024-06-11 10:14:48浏览量:3086
我是祝融号,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辆火星探测车,取名自上古神话中的火神,寓意点燃中国行星探测的火种。当你听到这段留言时,我还在3亿公里遥远的火星上孤寂的沉睡着,也不知能否在被唤醒。所以请允许我最后一次介绍我自己。
2020年7月23日,在万众瞩目中,我与搭档天问一号一起搭乘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升空。同年发射的还有常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他们的任务是月球样品采集并返回。与他们不同,自诞生之日起,我就知道我将要踏上的是一段不归之旅。选择探测火星,是因为作为内地行星,火星与地球同为研制,行星元素组成与基本结构都和地球相似,它的成长与演化历史有助于我们揭示地球的过去和未来。
2021年2月10日,经过漫长的飞行后,我们成功进入了火星停泊轨道。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天问一号一直在对火星表面进行探测,以帮助我寻找最佳的降落地点。
2021年5月15日凌晨一点,在你们熟睡时,天问一号开始从停泊轨道上实施降轨制动,转移到了火星进入轨道。此时,我意识到,我将迎来最重要的着陆时刻了。凌晨四点左右,我与天问一号分离,开始自由落体,飞向火星表面。我以21000公里的时速落入火星大气层,这期间,我完全切断了与地面控制中心的联系,这就是传说中的黑障9分钟,我要自主完成降落。此时,地球上的科学家们肯定都捏着一把汗,而我必须更加沉着冷静,任何的微小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整个任务失败。
随着高度的下降,我将配频一展开,进入受力控制段,当速度降至每小时3600公里时,降速伞打开。速度减缓到一定程度后,抛开隔热罩,展开着陆腿,主发动机启动。抛开被罩,激光测距仪开始扫描并三维成像寻找最佳降落点。姿态控制器不断调整姿态,随着沙尘扬起,最终成功降落在了乌托邦平原南部。我不辱使命,成功完成着陆任务。
要知道,在过去的六十多年里,人类总共开展了不到50次的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登陆的仅有九次,成功率只有两成。而我们则是首次发射就完成了绕、寻、落三步骤。我真为自己和科学家们感到骄傲。我缓缓驶下着陆平台,也正式开启了属于中国的火星表面探索任务。我携带着六辆探测设备,一对导航地形相机,它就是我的双眼,可以拍摄火星表面彩色立体照片。双目相机之间还有一个多光谱相机,能快速判断火星表面的矿物成分。前方有两根天线,这是次表层探测雷达,他们与车头下方的高频雷达配合工作,探测火星表面以下100米范围内土壤的分层情况。
我还携带了火星首个可移动的磁场探测器。还有一套气象测量仪,可以获得火星上的温度、气压、风速等等气象数据。在之后的358个火星日中,我总共行驶了1921米,虽然走的很慢,但每一步都在前进。我累计回传了约700G的原始科学数据,为中国了解和探索火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2年的5月18日,随着火星上沙尘暴的到来,我也进入了休眠期,至此,我们失去了联系。
在断联前,科学家们告诉我,我已经很出色了。原计划我只用工作90个火星日,现在已经超额服役四倍,但我仍然期待再次被唤醒,我想为中国航天事业再多做一些贡献。
免责声明:航化网出于分享有价值信息和促进知识传播的目的转载此文章。我们对文章内容和观点保持中立,不代表赞同其立场。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已尽可能注明来源和作者。若您认为您的权益受到侵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